“原价一千五,炒到四万八,暴涨31倍!”
据报道,这阵子,随便刷刷微博和朋友圈,就能看到国产球鞋的爆款涨价、缺货的消息。相关话题更是屡屡登上热搜,让不少消费者感叹:“感兴趣的国产鞋都买不起了!”
据多位网友反映,4月以来,李宁、安踏体育等国货品牌线下店人流量显著增加,有的甚至需要排队进。网友吐槽:想买个鞋不是断码就是压根没货。
而从线上相关售卖球鞋的平台则发现,一款安踏哆啦A梦联名鞋,发售价格显示是499元,但现在的售卖价格却是3699元,足足涨了3000多。
又比如李宁韦德之道7 wow7 The Moment超越限量款,40码的售价为10889元,相比发售价1699元涨了近6.4倍。
再以李宁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为例,相关平台页面显示仅有42码,付款后6天内到货,售价竟高达48889元。而该鞋参考发售价仅1499元,涨幅高达31倍!
不仅仅李宁球鞋,安踏球鞋最近价格也涨疯了,动8倍、17倍、31倍地涨?
这些鞋究竟怎么啦,一些价格飞上天,它是不是被上帝之手摸过了,点石成金?
难道穿上它,就能跑的比车快吧。
别问我,我也不知道,毕竟我的想象力也被限制了。
牛顿说:“我能计算天体的轨迹,却无法预测人性的疯狂”。
“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现代,人性的贪婪和愚昧,都惊人的一致。
无非,就是击鼓传花的载体变了一下而已。
其实,炒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了。
只不过,以前只不过炒国外大牌,现在,阵地开始转到了李宁、安踏等国内知名品牌。
各式各样炒鞋的暴富神话,又开始悄悄流传。
据中国证券报,一位球鞋行业多年从业人员李超(化名)表示,这段时间在其朋友圈,做国货的同行不断刷屏“求货源,加价拿”。有同行一口气扫了10多万元的货,赚回了一辆车钱。
无数人又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此情此景,真让人感叹:在金融投机这个问题上,人性似乎从未改变过。当人们被暴利、财富蒙蔽了双眼时,就会陷入自我催眠,乃至疯狂。
然而,无论是从根本上说,炒鞋就是一场庞氏骗局。
它不像股市那样,有上市公司盈利的注入;不像期货市场,最终由供需决定价格。
自始自终,炒鞋的本质就四个字:击鼓传花。
一位叫马克的球鞋博主介绍了一份网传“炒鞋”操盘路径图:球鞋发售后,有大资金入局,也会有散户收货;大批量收购、囤货后再去平台抬价到足够收益的价钱出货。社交平台上类似庄家的人并不少,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赚钱方式。
马克表示,这些类似庄家的人会通过一些社交平台或专门的球鞋平台,向他人介绍自己通过炒鞋赚了很多钱,并以“低门槛”为由诱饵使散户参与。而后通过建群将这些散户集中起来,用集资的方式抬高价格、操控市场价格。
有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已达60亿美元,其中中国二手球鞋转售市场规模已超10亿美元。
再退一步说,即使没有抵制新疆棉事情的发生,炒鞋是否又是一次盲目投资呢?
一双双用橡胶、皮革、TPU组成的商品,几乎不存在什么稀缺性,却被炒成了天价而且供不应求。
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无法接受这样一个混乱的市场。
鞋子本身,就只是一个消费品,你以为的球鞋文化赋予了它额外的价值。
当我们抛开营销广告,回到事物本身,你会轻而易举的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一双球鞋在实战中有作用,但并没有广告宣传的那么厉害,以备受热炒的AJ为例,其实这款球鞋减震效果很差,它只适合压马路,并不适合打篮球。
即使没有新疆棉事件,这样的消费风气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实际上,近些年,炒鞋诈骗案件时有发生,被害人多以在高中生、大学生为主。
早在2019年7月,四川成都球鞋圈绰号“刘饼干”的鞋商被曝因炒鞋资金断裂,欠下千万巨债,被派出所拘留3个月。
据了解,他的欠款为1076万,涉及人员130余位,欠款金额从几千到一百万不等。欠款人以学生为主,其中95后占比七成以上,年龄最小的为2003年出生。
对此,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嫔匠疲?葱?赡苌嫦佣嘞钗シǎ?枰?喙夭棵懦鍪旨喙堋?/p>
岳?嫔剑?/strong>比如几家大的炒鞋商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是违反《价格法》的行为;或者诱骗消费者、其他经营者跟他进行交易可能都属于一种价格违法的行为。另外,可能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可能也会存在比如像洗钱这种违法犯罪行为,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
他表示,生产厂家要做好产量控制,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要提高警惕,及时给予关注。
对于见长的炒鞋风气,央媒下场发声:消费爱国心炒鞋,邪气必须狠刹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否则优惠券无法领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