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每年的一季度是基金分红的高峰期,但今年一季度的基金分红的热情似乎高涨得多。
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一季度,共有1082只公募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实施了1191次分红,分红总规模接近900亿元!大幅超越前几年同期的分红规模。而且与往年固收类基金分红规模占比较大的情形有所不同,今年一季度权益类基金的分红规模占比超过70%,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面对频繁的分红,什么是基金分红?为什么要分红?怎么应对分红?这是大部分基民需要面对的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基金分红?
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红利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在基金分红完毕后,用于分红的金额从基金资产中扣除,因此分红后基金净值会相应下降。从这方面看,基金分红并不会让投资者“白赚一笔”,分红金额本身就来自基金资产,只是将一部分基金资产以红利方式发给了基金投资人。
问题二:基金为什么要分红?
基金分红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是为满足合同约定而分红,基金合同中一般都会有分红的相关条款,当基金表现满足某些条件时便需要分红。这些条件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基金当期收益先弥补上期亏损后,方可进行当期收益分配;2)基金收益分配后每份基金份额的净值不能低于面值;3)如果基金当期出现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
在2019年和2020年基金整体取得丰厚回报的背景下,较多基金达到合同约定的分红情况,且基金可分配收益丰厚,因此分红的基金数量和分红规模有所增加便不足为奇。
第二种原因是基金经理对后市预期降低,通过高分红方式主动降规模。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基金收益大年之后,大多数基金经理对于2021年的收益预期有所降低,因此通过高分红方式让投资者的部分收益“落袋为安”。
对基金管理人而言,这能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一是能以一个合理的方式高位减仓,保留部分胜利果实;二是使基金净值下降,使基金看起来更“便宜”;三是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提升基金持有人的投资体验。
问题三:投资者怎么应对分红?
面对基金分红,投资者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现金分红,另一种是红利再投资。
如果选择现金分红,则分红会以现金形式发放,一部分基金资产就成了现金,相当于被动减仓。如果投资者对后市不看好,或者仓位过高有获利了得需求,则适合选择现金分红,拿回部分资金。
如果选择红利再投资,则分红所得的现金将直接用于购买该基金,将分红转为基金份额(免申购费)。如果投资者持有的是优质基金且目标在于追求长期收益,则选择红利再投资就是一种再好不过的方式。只有选择红利再投资才更具有复利效应,让基金资产这一“雪球”越滚越大。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否则优惠券无法领取成功)